当前位置

有很多人说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,几个人就变成虫了。这话有点歧视,实际还是管理问题,管理上去了,虫也能变成龙。

最近在看极限管理,觉得挺有意思。有些时候,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都会影响整个开发。就像过马路要等行人绿灯到了才能走一样,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没有车,我们可以直接走过去节省时间,但是渐渐的就会产生养成不看灯的习惯,这样往往就会造成事故。软件也是如此,很多细节看上去很费时间,但是养成习惯后就能够保证最终的质量,所以像一些系统的东西,比如Changelog, 文档,注释,版本号和头文件格式等等,都不能忽略。

ML要走向产品化,首先就要专业化,标准化,这个是必经之路,想走捷径是不可能的。

评论

这是N多linux版本的通病,没有品质可言。
看看国产的turbo, redflag, cosix, xteam跟我们手工作坊里出来的有什么区别吗?
不论是从开发力量还是软件品质上?

无非都是几个人来做。
包括mandrake也是一样,技术上大家都相差无几,唯一的区别就是管理上不上档次。
redhat和mandrake的管理而言明显不是一个档次的,而linux企业的管理和MS的管理又不是一个档次的。

当大教堂和集市拥有了同样的技术的时候,管理问题就成为品质的保证。

为什么有6sigma有tct有jit,这些都是管理方法,最终决定了产品的品质。

面对绝大多数的linux发行版,包括MagicLinux,大家(不论有没用过linux的)都可以说没有品质,因为没有管理。

可是一到实际工作中,客户方面的 TimeLine 眼看就到了,很多事情就开始走样。
这就是考验研发员工的技术水平、责任心还有管理者的领导能力的时候了。

一开始具有良好规划,走到后来越来越乱,最后一塌糊涂的例子我看到太多。解决的办法,可能是员工的内部培训。因为只有通过培训统一思路,让所有人认识到,保持良好的研发习惯的重大意义,同时通过培训掌握相关技能,提高保持好习惯的效率。再辅助以适当的管理手段,或者能够改善这种状况。